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一展看尽长江考古:越王剑、商代青铜象尊都来上海了

时间:07-23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169

一展看尽长江考古:越王剑、商代青铜象尊都来上海了

专家导览“江海共潮生:长江与海洋文明·考古文物精品展”(11:55)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中国航海博物馆“江海共潮生:长江与海洋文明·考古文物精品展”也于当天正式对公众展出。展出的180件文物中仅一级文物就有64件,“吴王夫差剑”和“越王鹿郢剑”将同台展出,国内仅存的商代青铜象尊,三星堆遗址最具特色的青铜人头像,永久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朱然墓“季札挂剑图”漆盘,迄今发现最大的铜鼓“广南羽人船纹铜鼓”等国宝级文物重器荟萃一堂,称其为一展看尽长江流域考古成果毫不夸张。澎湃新闻获悉,此次展览亦是中国航海博物馆开馆以来一级文物最多、珍贵文物占比最重、参展单位最广的一次原创特展。展览现场一展看尽长江考古展览分为“文明渊薮地”“大江经纬篇”“扬帆起千埠”“江海互吞吐”四个单元,展出精品文物180件,其中一级文物64件,大量国宝级文物首次来沪展出。展览现场 青铜人头像 商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2号祭祀坑出土 三星堆博物馆藏澎湃新闻记者在展厅内看到,此次展览可谓“星光熠熠”,长江流域重要文博单位的重要收藏几乎悉数到场,“吴王夫差剑”和“越王鹿郢剑”将同台展出,国内仅存的商代青铜象尊,三星堆遗址最具特色的青铜人头像,永久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朱然墓“季札挂剑图”漆盘,《国家宝藏》第二季明星文物“东汉制盐画像砖”,迄今发现最大的铜鼓“广南羽人船纹铜鼓”等国宝级文物重器荟萃一堂。展览现场 击鼓说唱俑 东汉 四川成都羊子山墓出土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展览现场 秦·彩绘牛马鸟纹漆扁壶 湖北云梦睡虎地44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每件文物精品背后几乎又都可涉及一个国内的重要考古发现,从石家河遗址、凌家滩遗址、崧泽遗址、三星堆遗址、马王堆汉墓、曾侯乙墓、海昏侯墓、朱然墓、隋炀帝墓一直到青龙镇遗址、“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最新考古发现等,观众在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是对长江流域考古成果一次难得的科普和“巡礼”,说其一展看尽长江考古并不夸张。铜象尊 商 湖南醴陵狮形山出土 湖南博物院藏也因此特展光听名头就足够吸引人。据中国航海博物馆陈列展示部馆员、展览内容策划蔡亭亭介绍,展览集中呈现34项重大考古发现及其出土文物,包括13项百年百大考古发现,15项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空间跨度从长江上游、中游到下游,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明清。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镂空铜眼形器 商代晚期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展厅内除了“熠熠生辉”的展品,在展陈布展上也饶有意味,比如将同属古蜀文明的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文物并列而置,在展板中也呈现二者文物之间的异同;再比如此次展览还将“吴王夫差剑”和“越王鹿郢剑”并置同台展出,营造“吴越争霸”剑拔弩张的对峙场面。不过出于文物档期和文保要求,“吴王夫差剑”展期仅一个月,目前放置吴王剑的展柜仍是虚位以待,至9月8日,“吴王夫差剑”才能正式亮相中国航海博物馆。越王鹿郢(者旨於睗)剑 战国 湖北荆州雨台乡官坪村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呈现长江流域及江海文明的互动交流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从文明曙光凌家滩、诞生“中华第一舟”的跨湖桥、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商王重邑盘龙城……无数的考古发现实证,和黄河一样,长江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商·铜斝(jiǎ) 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杨家湾采集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藏“长江流域早在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就已孕育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并以长江为纽带,开始了区域文化交流。而随着长江航运的全面贯通及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更前所未有地刺激了长江流域与海外文明的交互。”此次展览策展人、中国航海博物馆陈列展示部主任毛敏对澎湃新闻说,此次展览即以长江流域重大考古发现为依托,以文物为视角展现长江流域的恢弘文明和航运成就,讲述长江与海洋文明的互动交融。东晋·玻璃碗 南京市博物馆藏“我们的策展团队可以说是一路溯江而上,跟不同的文博机构借展。”蔡亭亭说。在展品遴选标准上,除了充分考虑各兄弟单位文物的实际情况和展览档期,主要还是为整个展线服务,挑选既能够反映本地特色,又能够体现长江流域区域间文化交流以及体现长江与海洋、与世界文明之间交流融合的文物,尤其是和航运、舟船文化相关的文物。西汉·广南羽人船纹铜鼓 云南文山州广南县阿章寨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比如展出的作为云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西汉广南羽人船纹铜鼓,不仅体现当时滇地的青铜冶炼技术,也是最能表现当时滇人青铜文化的器物。鼓身图案精美,雕刻有四组羽人竞渡纹,船身狭长呈弧形,反映当时长江流域的舟船文化、造船技术,以及水上交通的发展状况。比如吴国与越国濒长江、通大海,是河网纵横的水乡泽国,“不能一日而废舟楫之用”。两国互相征伐,先后称霸。吴越青铜器中的刀光剑影如吴王剑和越王剑,反映出长于舟辑且尚兵武的吴越先民面貌。三国·吴时期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出土的季札挂剑图漆盘又比如三国·吴时期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出土的季札挂剑图漆盘,代表三国时期漆器和绘画较高的工艺水平,被列为永久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盘中心绘春秋时期吴公子“季扎挂件,徐君冢树”的历史故事,歌颂了君子恪守信义的高尚情操。然而漆盘底部用朱红漆书“蜀郡造作牢”五字铭,证实其产地就在蜀地。“蜀地生产的漆器最终出现在长江下游东吴的将军墓中,说明当时长江上游和中下游虽然分属于不同的势力,但是由于长江航运的贯通,长江下游和中上游之间的交流还是很密切的。”蔡亭亭说。展览现场 黑石号出水瓷碗唐·长沙窑青釉褐斑贴人物纹壶 长沙博物馆藏此外展出的“长江口二号”古船出土的瓷器、黑石号沉船出土的长沙窑瓷器则无不在说明多元共生的长江流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前沿和高地,在与海洋文明的贸易往来、文化互鉴等的交流传播方面走在前列。今年适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馆方希望,此次展览除了能用文物实证和讲述新石器时代至今“从长江走向海洋”的交融历程,在彰显长江对世界文明卓越贡献的同时,也能为推动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此次展览由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长江流域博物馆联盟、中国博协航海博物馆专委会担任指导单位,全国13省市41家博物馆共同参展。展期持续至10月8日。重点文物介绍:1、陶塑家猪陶塑家猪 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距今约5800~5300年) 上海青浦崧泽遗址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该文物出土于上海青浦崧泽遗址,这里是上海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被称为上海远古文化的发源地,对研究中国早期文明起源、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和上海史前史具有重要意义。家猪陶塑的出现对于研究家畜饲养起源也具有重要意义。2、青铜人头像青铜人头像 商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2号祭祀坑出土 三星堆博物馆藏头像方颐,粗眉,立眼,蒜头鼻,阔口,大耳,耳垂穿孔;颈较粗,前后呈倒尖角形;平顶编发,头发向后披,发辫垂于脑后,上端扎束。青铜人头像是三星堆遗址中最具特色的器物之一,这些造型各异的人像应是祭祀活动中受人顶礼膜拜的偶像,既象征天神、地祇、祖先神等,也代表国王、巫师一类的世俗或精神领袖,表现出古蜀人神合一、政教合一的社会形态。古蜀人构建了庞大的祭祀系统,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造型奇特、不见于中原和世界其他地区的青铜像,作为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的祭祀礼器,反映了古蜀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和神秘的宗教信仰。3、铜象尊铜象尊 商 湖南醴陵狮形山出土 湖南博物院藏目前商代青铜象尊仅发现3件,另外两件皆流失海外。此件也是其中唯一一件有明确出土地点的。尊呈象形,为酒器。象鼻与腹相通,可作流口,背上有椭圆形口,酒可以从此注入。器上装饰有龙、凤、虎、兽面等纹饰,尤其是象鼻处的凤鸟和虎纹,可谓匠心独具。殷商时期,商人南下带来的青铜铸造技术,使湘地进入青铜时代。在湘江流域,宁乡、醴陵等地出土的独特动物造型和纹饰的精美商周青铜器,揭开了消失方国的神秘面纱,被学术界誉为“中国南部商周青铜文化中心”。4、虎耳夔形扁足青铜鼎虎耳夔形扁足青铜鼎 商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在赣江流域,以新干大洋洲、吴城遗址为代表的吴城文化,呈现出3000年前的南方青铜王国面貌。新干大洋洲是中国目前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大型商代墓葬,与殷墟妇好墓、三星堆祭祀坑并称为商代青铜器三大发现。新干大洋洲的青铜礼器、兵器明显受到中原商文化影响,又具有显著地方特色,此类虎装饰的青铜鼎就为长江流域所独有。虎是商代江西土著青铜文化的标志,表现出当地独特的虎崇拜,扁足形制也是长江流域南方青铜器的特色。5、立鸟盖悬铃铜罍(léi)立鸟盖悬铃铜罍(léi) 西周早期 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27号墓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曾国的始祖是周初贵族南公,曾国是西周早期周王分封到南方的重要封国,叶家山墓地正是这一时期的曾侯墓地。此罍盖上立鸟,双耳侧立兽首,颈部伸出全雕的兽首,结合宽扁夸张的扉棱,装饰性极强。罍肩部焊接兽首,外底悬铃,制作水平较高。与之风格相近的青铜罍在四川彭州竹瓦街窖藏也有出土。6、吴王夫差剑(展出时间9.8~10.8) 春秋晚期 苏州博物馆藏吴国拥有高超的铸剑技术,著名的干将、莫邪就是当时吴国的铸剑师。吴、越两国尚武轻死,青铜兵器数量丰富,质地优良,是吴越争霸会盟的真实写照。这把吴王夫差剑通长58.3厘米,线条流畅,剑从收分自然,通体保存完好无缺,刃锋极其锋利,时隔2500年依然寒光逼人,是目前已知的吴王夫差剑中,长度最长、保存最完好的。此剑采用了错金、镶嵌、铸铭、刻铭等多种工艺,表面有一层蓝色薄锈,剑格部分深铸兽面纹,再镶嵌以绿松石,虽有少量脱落,仍不失为当时镶嵌技术的代表之作。剑箍上所钤松石小若沙粒摆列整齐,技法也是已经失传的绝技。剑首铸有八圈精致峻深的同心圆凸棱,是最为称道的“吴越青铜剑三绝”之一。7、越王鹿郢(者旨於睗)剑越王鹿郢(者旨於睗)剑 战国 湖北荆州雨台乡官坪村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此剑剑格两面均有错金铭文,正面为“越王越王”,反面为“者旨於睗”,於睗即鹿郢。据《竹书纪年》记载,鹿郢是越王勾践之子,公元前464~前459年在位。吴越地区喜将暗纹刻于兵器上,这种装饰方式最早见于西周,剑的圆茎也具备强烈的吴越文化因素,春秋晚期已盛行于吴越地区。此剑发现于楚地,可能为战争、礼聘往来等原因。吴国与越国濒长江、通大海,是河网纵横的水乡泽国,“不能一日而废舟楫之用”。两国互相征伐,先后称霸。吴越青铜器中的刀光剑影,反映出长于舟辑且尚兵武的吴越先民面貌。8、青铜鸠(jiū)杖青铜鸠(jiū)杖 春秋 浙江绍兴漓渚镇出土 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藏鸠杖是有一定权力和年长者所用之物,先秦时期赐给老人几、杖,以示尊老、养老。此杖由杖首、杖身和杖镦三部分组成,造型唯美,纹饰繁复,技法精湛。杖首顶端栖一鸠鸟,短喙翘尾,展翅欲飞,通身饰羽纹,这种崇鸠风尚源于越国对鸟图腾的崇拜。杖镦底端跪坐人像,头上蓄发至额前和耳部,脑后一椎髻,横穿一簪,身上饰几何纹、蝉纹等,腰系一带,真实地再现了古越人“断发文身”的习俗。杖首和杖镦的中间部位平雕、镂雕兼具,蟠虺纹、蝉翅纹、云雷纹和谐组合。9、动物搏斗场面铜贮贝器动物搏斗场面铜贮贝器 西汉 云南晋宁区石寨山古墓群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贮贝器因出土时器内贮满了货贝而得名,有些贮贝器顶部的盖上铸造了内容丰富的形象,蕴含了大量滇人信息,是石寨山文化典型器物之一。此器圆筒形,中腰收束,盖与器身以子母口相套接,两侧各有一虎形耳,器底有四个犬形足。器身顶部及底部饰有螺旋纹。盖面铸虎、牛搏斗场面,其正中为一树,树上立猴及飞鸟。10、“君幸食”狸龟纹漆盘“君幸食”狸龟纹漆盘 西汉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墓)出土 湖南博物院藏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长沙,是湖南地区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王侯墓群。规模宏大,出土了精美的织绣、漆木器、帛书等丰富的随葬器物,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展现出汉代长江流域在纺织技术、漆器工艺、科学文化等多方面的重大成就。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数量众多,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可见汉初长江流域漆器制造业之发达。这件漆器旋木胎,盘内黑漆地上画三猫一龟,朱书“君幸食”。猫用红漆单线勾勒,内涂灰绿色漆,朱绘耳、须、口、眼、爪、牙和柔毛,画面特别突出了猫大睁的双眼、长尾巴以及乌龟的长颈,形象颇为生动。龟代表长寿,在当时被视为祥瑞,与龙、凤、麟并称“四灵”。猫与龟的组合,反映了当时人们希望延年益寿的美好愿望。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